牟利导致诸多保健品黑色利益链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保健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购买保健品来保养自己的身体。随之而来的,便是蓬勃发展的保健品销售市场。但是,最近一段时间,诸多市场上十分风靡的保健品品牌被曝出丑闻,包括销售假保健品、非法传销、夸大功效,甚至是吃坏身体等,这些事件让人们对保健品市场的经营环境产生不安。
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让人们不禁怀疑,保健品究竟是买来用于保健养生,还是买来闹心的?
我们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知名组织或是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组织名义推荐其所销售的产品。还有一些商家大肆宣传其所销售的保健食品具有"改善性功能"和"增高",甚至是"抗癌"等功效。
近日,由于距离中、高考的日子临近,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考出好成绩,便为孩子们精心选购了很多的保健品,希望能够让孩子考出好成绩。这些保健品号称是能够"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等,但是商家所宣传的"补脑"类保健品,真能补脑提高记忆力吗?
其实,每年这个时候市场上都会热卖此类的保健品。针对这种个别不法企业夸大宣传保健品功能的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提示消费者,"国家从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在选购保健食品时,也要谨防商家夸大宣传,上当受骗。
保健品市场的混乱状况,已经不是近期现象,制作销售假保健品、掺入违规化学成分、夸大保健品功效、虚假广告宣传等问题时常见诸报端。早已引起人们的不满。尤其是近段时间的诸多负面报道,引起人们对于政府部门的诸多质疑。
"蓝帽",是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在保健食品领域,蓝帽象征着质量,意味着得到主管部门认可。但是,保健品市场上充斥着一批顶着蓝帽的不合格保健食品,这些企业是怎样获得审批的?为何产品不合格,却仍然能够在市场上畅销?这其中,有一个行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就是所谓的审批中介。他们在厂商与审批部门之间,充当着中间人的身份。
近日,《经济参考报》报道了,保健品审批中介行业的造假内幕,报道称,"蓝帽"审批的背后,存在着一条从申报企业到中介机构、再到审批单位(监管部门)的利益链条,有着巨额利润空间。除靠代理申报服务牟利外,中介机构还通过自身"造血"获得批文。他们可自身开发保健食品配方、自行向监管部门申报,获得"蓝帽子"后,转卖批文谋取更多利润。
这些内幕让人感到十分的震惊和愤怒,用于保健养生的食品,在审批过程中,竟然暗藏如此"玄机",这让老百姓怎么能够吃得安心呢,说不定,这些带着"蓝帽"的不合格产品不仅不能保健,反而会伤害身体,这不是花钱买罪受还是什么?
近期,有消息称消费者们千呼万唤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最快可能于本月底或下月初出台。该条例将由国务院发布,这是保健食品行业的法规第一次上升到国家层面。希望随着该条例的颁布,能够让纷乱不堪的保健品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这也是对老百姓应负的责任。
原文地址:http://insight.inewsweek.cn/topic_detail.php?tid=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