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别过头 早晚加件衣 防病很关键
春捂别过头 早晚加件衣 防病很关键
专家认为,民间的传统习惯“春捂”有一定道理。春天乍寒还暖,有时上午春意暖暖,下午却寒气袭来。如果过早地减去棉毛衣服,寒气就会乘虚而入,伤及人的阳气,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会缠身难愈。
俗话说,“春捂秋冻”,怎样做到“春捂”防病呢?
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因此,初春时节,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有的年轻女子初春时节为了美丽,早早地就换上了裙装,致使关节疼痛,行走不便,这在门诊上可经常见到。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早晚加件衣 “春捂”别过头
俗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来,天气忽冷忽热,易感冒,注意保暖。谷雨节气过后,气温会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但是也要注意保暖。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其实季节还没有到,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
对于捉摸不定的天气,很多家长宁可给孩子多穿点,也不愿意孩子冻着,说是“春捂”。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春捂也应该有度,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诱发“春火”,孩子体内产生的热,与潮湿相遇,就容易生病。
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因此早晚要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够了。
运动、情志要动静结合
“谷雨”后,降雨明显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人体内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尤其春日总给人们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此时野外空气特别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活动为养阳最重要的一环,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这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扩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祛湿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身体与外界达到平衡。
此节气中,肝肾处于衰弱状态,所以应注意加强对肝肾的保养。在精神情志养生方面,还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萌动。
谷雨养生饮食忌大辛大热
春季养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注意气候的变化。谷雨时节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会时冷时热,早出晚归的人和老年人更应照顾好自己,对婴幼儿要小心呵护。另一方面,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为病毒、细菌、霉菌的衍生和繁殖提供了条件。因此,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此外,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除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外,可饮用绿豆汤、酸梅汤和绿茶等,以清除体内过大的火气。同时,不宜吃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的食品。
通过饮食、起居、锻炼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如果想要事半功倍,不妨再选用一些“药食同源”的产品,比如蜂蜜、蜂胶、花粉等,它们都是此阶段人们养生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