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市场导向 农民利益受损
没有市场导向 农民利益受损
5月4日,由社会资源研究所(SRI)提供研究支持的《定州—北京蔬菜供应链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对外公布。这份调研报告是由5位清华大学学生历时10个月的艰苦调研完成。《报告》认为,农户之所以长期在市场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是以下因素:菜农信息渠道长期处于闭塞状态、承担了农业生产大部分风险、谈判处于不利地位等。
青海金大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景耀武告诉本报记者,因为信息闭塞,菜农对蔬菜基本处于无序的、没有市场导向的种植。
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土豆种植农户武先生举例说,由于2009年土豆的收购价格非常高,导致2010和2011年两年当地土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很多商人甚至公务员都跑来承包土地,种土豆。”
这样的结果是产量增加,供大于求,大量土豆囤积下来,卖不出去。“2012年年前,我们家的土豆就没怎么卖,直到年后因为天气转暖,储存困难,不得不以低价3毛多出售;而去年成本很高,机械化以后的成本大概4毛钱一斤,大部分农户都亏损了。”武先生说。
这种情况之下,今年很多人纷纷退出,种植土豆的面积又减小了一半。
“看到市场好,就一窝蜂上。”景耀武也表示,这是中国大部分农产品种植面临的普遍问题,受损的还是农民的利益。
除了信息闭塞导致种植无序外,农产品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主要由农户承担。根据上述《报告》,菜农的风险包括天气、技术失误、收购价格波动、生产成本上涨、虫灾等,这些风险,占整个蔬菜供应链的75.5%左右。
由于缺乏农业保险、组织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农户经营更像是一场与市场和天气的豪赌。当发生自然灾害、种植面积过大等因素,导致价格波动时,各级经销商则通过自身对蔬菜定价的影响能力,把大部分风险转嫁到了农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