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传递四种味道:真诚感动大家
《舌尖上的中国》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国人的生活价值观。
近日,每天都有一群观众坚定地守在电视机前,准备享受他们每晚的电视“盛宴”,这便是央视新推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确,该片在播出之后,得到不少观众和网友称赞,有人表示,“晚上看这片子真是考验人!感觉那些美食的香味都飘出来了,吃货们,要不要加顿夜宵? ”有趣的是,该片总导演陈晓卿也是个十足的“吃货”,喜爱制作纪录片的陈晓卿,业余生活最大的爱好是品尝和研究美食,并且在不少报刊、杂志都开设了美食专栏,他笑称,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拍摄一部表现中国各地美食的纪录片。
【拍摄初衷】 让国外观众了解今天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从2011年3月开始筹备,历时整整一年。这是央视、也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几乎把包括港澳台在内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都拍遍了。这部片子里所展现的美食,主要甄选各地比较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小吃,还有中国流传千年的传统美食。该片最受欢迎的地方,就是对美食表现的细致、精准,从食材选择到制作工艺。
作为总导演,陈晓卿总结《舌尖上的中国》所要传达的理念时说:“以美食引出传统文化,再延伸到中国人的生活价值观,这是节目的精髓,也是《舌尖上的中国》与以往美食纪录片不同之处。我们并不是单纯地表现美食制作工艺过程,我希望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能从中感受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传承。 ”而拍摄这部片子的初衷,陈晓卿则非常简单地概括:“要让国外观众了解今天的中国,这是我们最关心的。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流传得最自由的就是美食,在世界各地很多国家几乎都有中国餐馆,美食已经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
【创作理念】 用味道传递人生百态
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分别是《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和《我们的田野》。陈晓卿说,“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现在人们常说的‘吃货’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享受美食也是在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舌尖上的中国》每一道美食和食材背后,都包含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关于食物的故事。而讲述这些故事,则是这部纪录片所要传达的理念。
陈晓卿说,我们希望通过美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这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生活价值观也是需要当代人去体会的,“我们的编导在全国各地拍摄期间,发现很多故事,在浙江慈城有一对空巢老人,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孩子们回来制作可口的年糕,一家团聚的时刻最温暖,但当孩子们各自离家的时候,只剩下一对老人相依为伴,眼神里充满了孤单。现在城市化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远离故乡涌进城市,一个北漂的年轻人说,他每每想家的时候,最怀念的就是小时候家里饭菜的香味,可能没有城市里的山珍海味,但心里最珍贵也最怀念的,永远都是母亲做出饭菜的味道,那是刻在心里永远的记忆。 ”
《舌尖上的中国》传递四种“味道”
这部纪录片在央视一套首轮播出之后,从23日起,《舌尖上的中国》将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重播。陈晓卿希望观众在看过这部片子之后,能对它所要传达出的主题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
时间的味道
关于时间,陈晓卿认为千年流传下来的发酵工艺,集中展现着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以及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陈晓卿说,“古老的中国人用不同的方法储存食物,促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味觉,这些经过千百年发酵的味道,是中国人最古老的味道。”
喜悦的味道
饮食能提供给人的喜悦感,在于饱腹,这是陈晓卿所总结的饮食的主旨。陈晓卿告诉记者,中国人很重视主食,尤其是在喜庆的日子。逢年过节,家里必不可少的主食是饺子、面条,虽然各地风俗不同,但却都在喜庆的日子里用主食招待客人。
历史的味道
陈晓卿用豆腐这种最常见的食物来表达这个概念。“中国的豆腐在清寡中暗含了精神层面的气质,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而做豆腐的人更能‘顺其自然’。 ”像豆腐一样,在这些传习下来的饮食故事中,历史就被一点点地记录下来。
地域的味道
地域不同,美食的味道各有不同,这也是陈晓卿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所要表达的重点。以中国的地域划分,沿海居民喜食海鲜,东北人口味偏向咸,而南方人喜爱甜品,云贵川内地偏爱辣椒,山西等地则爱酸。(记者梁巍电自北京)
肯定声音
人民日报赞《舌尖上的中国》:真诚才能感动人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什么都不缺,却唯独少了真实;什么都尽心尽力,却唯独没有真诚。作为商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即便是纯粹的商业类节目,也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是该片走红的“秘诀”,也是每个文化创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节选自《人民日报》)
原文地址:http://ent.qq.com/a/20120522/000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