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滋补品营养 > 人参 > 人参文化 >

中国人参的应用历史 甲骨文已记载人参

2012-02-16 20:54:14   来源:24小时营养网   人气:

据考古资料,大约在一百万年以前的黄河流域中。下游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着中国远古人类。在陕西的蓝田。北京的周口店、山西的芮城等地,都发现了古人类的遗址和遗骸。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这一地区经过十几万年的进化和发展,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形成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即到达原始社会的晚期,在黄河中游及其主要支流洛河、渭河。汾河以及黄河下游北部,均是中华文明荟萃的区域。

(一)人参随人类采集业兴起而被发现和利用

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大,延续之长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而成为我国新石器文化中的骨干,它展现了我国母系氏族制繁荣阶段的完整历史。

除以考古成果全面论证仰韶文化之外,在历史典籍中记载着远古时代的传说,更为具体地说明我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形成的过程。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大体上相当于这个时期。在古籍怕虎通.号》中记载;“古之人皆食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由于禽兽资源不足,猎获困难,难于满足原始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则必须采集天然植物充饥。在此过程中,因食用某种植物而愈疾,或因食用某种植物而中毒,便积累了经验,或吸取了教训,形成了原始的药物知识。因为没有文字,只能口传身授,世袭相沿。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记述在《淮南子.脩务》之中,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些见于史籍的传说,与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制的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相印证。伴随着中华民族文明史,人参在仰韶文化中后期作为药物加以应用,是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人类认识自然得益于自然的规律的。

(二)甲骨文、金文早已记载人参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人参,并最早用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

在我国文字史上,可以辨识的文字以甲骨文为最古老,在商、周时代,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文字,特称之为甲骨文。又称契文。卜辞、殷墟文字。从《甲骨文合集》中查到刻在甲面的“参”字,如图1一1所示。

http://img.yy24.cn/2012/0216/20120216091043741.gif

图1—1中编号为17600、17601两枚甲片的拓片,载于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第六册2391页(中华书局1979年12月版),被收于“卜法”之中。

甲骨文始于商殷时代,据今有3500百年以上的历史。这种文字记载的内容,多为占卜时候刻下的卜辞,偶有记事的文字。上述甲片上的“参”字是象形字,具有人参植株地上、地下部位的典型特征,且字形粗大古朴,是甲骨文的早期之作。据此可知,我国在3500年之前已经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参”字,并有准确可靠的记载。

在近代问世的甲骨文代表作《殷虚书契前编》七卷二十五页第四片(简称前七.二五.四)上刻有“参”字(图1—2)。此字在徐中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古文字字形》两书中均有收载。

http://img.yy24.cn/2012/0216/20120216091044415.gif

现代大型汉字工具书记载的甲骨文上的“参”字,如图l—3所示。

http://img.yy24.cn/2012/0216/20120216091044423.gif

我国古老文字中还有“金文”,它是铸造或雕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有“钟鼎文”之称。商代的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相近;西周的金文字体整齐,辞字渐多,内容多属祀典、锡命、征伐、契约等;战国末年,金文字体渐与小篆接近,一般记载督造者、铸工和器名等。金文中的“参”字在《人参研究》上有专门报道(孙文采,1992),对周早、中、晚金文“参”字有深入的辨析。

在周早的参父乙盉上的“参”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象形字,该字为上下结构,中间一横为地平面,其上为人参地上部分的集中表现,茎上着生多个(古以“三”为多数)核果状浆果,这是人参最主要的植物学特征。地平面以下部分是人参的根茎、主根、侧根,即入药部位。自古以来,对人参均认为“如人形者有神”(《名医别录》),“人参状类人形功魁群草”(《医宗必读》)。该“参”字下部,如同四肢具备的“人”跪在那里。这是人参最形象、最有科学意义的真实记载。

周中舀鼎上的“参”字,其形体与周早父乙盉上的“参”字“母型”相似。该字省去一横,但地上部分的人参茎和果犹存,特殊之处,是人参之前方多了“三撇”,它代表人参主根上生长有多数侧根和须根,即古人以“三”为多数,在此又有体现。周晚盠方彝上的“参”字,与周早父乙盉上的“参”字相似,而周晚克鼎上的“参”字与周中舀鼎上的“参”字相似,都是在保留人参地上部分最大特征的基础上,在字形上发生若干变化。及至战国时代,参字的字形与现代繁体字的“参”相当接近,通用简化的“参”字,也保留着象形字的特征。

象形字不是文字图画,不可能把事物十分逼真地描绘下来。象形文字只能抓住物体正面、侧面或局部,使最主要的特征变为线条勾勒成文字。它只像自然物典型之形,经过反复传习,反复使用,逐渐定型、表达语意,在金文中“参”这一专用词有了十分准确的记录。

至于西汉元帝时代黄门令交游著《急就篇》中载有“参”字,决不是“参”字之始。因为该篇问世是甲骨文中有“参”字记载的千余年之后的事情。日本人今村鈵在《人参史》中和日本多种版本的字典、辞典中记载“参”字始载于《急就篇》的观点是不足取的。尤其《急就篇》是本最为初级的认字读物,大抵按姓名、衣服、饮食、器具等分类,编成韵语,便于习诵,首句有“急就”(速成之意)二字,故以之命为篇名。就其内容、读者对象、编写目的和文体特征而言,《急就篇》是一本学童用书,在探索字源上没有权威性。但是,用以证明在西汉时代,对于人参已人人皆知,即使在启蒙教育中都在传播“参”的知识,此在人参史上具有更高层次的学术价值。

分享到: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中国人参的栽培历史

Copyright © yy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