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参的栽培历史
2012-02-16 21:12:09 来源:24小时营养网 人气:
解放前的中国人参栽培
解放前的中国人参栽培业,在吉林省通化地区甚为兴盛,陈福增等编著的《抚松县人参志》中反映,民国初年抚松县有栽培人参专业户470余家,年产人参 35000kg,占全国产量的70%。据《抚松县政概况》记载,民国七年(1918)全县产干品人参达200000kg,抚松县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人 参之乡”。 1929年,抚松种植面积达400 oh。,种参户有700多户,产水参700000kg,约折合干参200000kg。民国十七年(1928),《辑安县志》载:“园参为人工栽培者,选山 坡地作畦,每畦宽三尺六,长二支五,秋末播种,明年初夏苗长。畦边相间置木桩,上盖苇帘,宽五尺,避日光,并遮大雨。畦上土常松,不令生草。越二年另垦生 地作畦,仍于秋末我之。越二年再垦生地栽之,此曰小中货。越二年另栽,曰大中货,再栽二年,仍旧法移植,曰大货,又越二年即可出售。”一个栽培周期,大约 需8~10年,此与当今“石柱子参”、“边条参”的栽培过程相近。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并建立伪政权后,实行法西斯统治,为打击抗日力量,在山区强制推行“集团部落”,合并村屯,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使长白山区人参业大受摧残,急剧衰落,到1935年,抚松县园参产量下 降至140000kg,人参业逐渐走向破产。1938年,日本人写的《长白山综合调查报告》中载,抚松县全县仅产园参6000 kg。 1940年产量有所回升,各种人参总产量为13000 kg,1944年产水参87500kg(约合干品人参25000 kg)。
分享到:
热词搜索: 中国人参的栽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