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之乡抚松县的长白山人参节
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边陲的抚松县,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人参之乡,也是中国人参节的发源地。
许多文人墨客曾先后著书立说,写下了人参节的古老历史。传说很久以前,天上的参灵仙子因偷跑出天宫到长白山的天池洗澡,被玉帝贬入凡间,与忠厚勤劳的青年福生成婚。那时,尘世间灾疫横行,饥荒遍地。为了拯救处在瘟疫中的人们,参灵仙子把自己用心血凝聚成的人参籽,一遍又一遍撒向深山老林之中。从此,人间便有了仙草人参。后来,此事被天庭得知,玉帝大怒,令天兵天将带回了参灵仙子,打入参灵洞中,福生也因思念成疾而死。当地的老百姓为了表示对参灵仙子和福生的怀念,每到人参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纸码,村村庄庄供仙草,跳大神,请当鼓子戏,人们就管这个时候叫“人参节”。到了18世纪末期,人参之乡的参农们,在每年的金秋9月收参吉日,便杀猪蒸馍,载歌载舞,庆丰收,迎客商。这个时期的人参节,以商品交换的简单活动方式广泛地存在于民间。届时,参乡的参农们过人参节。外地的客商纷至,生意格外兴隆。距县城76华里的东岗镇,历史上名为“锅庆村”,意为庆祝开锅加工新参。抚松县城也曾有“关东药市”之称。以往的甸子街西边有个“通合镖局”。专门做为客商押运人参的生意。镖局的存在和生意,足以显示当时人参节和人参交易的规模。
如今每年9月1日,是传统的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这一天抚松全县城乡装点门面,举办庆祝活动,接洽人参生意,其盛况不亚于一年一度的春节。人参节的历史与人参之乡的历史几乎同样悠久。1987年,抚松县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的9月1日至5日为“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
参乡人参节的延续和发展,是与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分不开的。参乡抚松坐落在美丽富饶的长白山西北麓,松花江上游,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连,居住着汉、朝、满、回、蒙、壮、侗、锡伯等8个民族共31万人,县城三面环水,四面靠山,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边境县之一。
参乡境内“藏天然之秘,蕴万古灵奇。”这里山高林密,雨量充沛,属大陆性高山气候,拥有森林、人参、野生动植物、水利、矿产、旅游等6大资源。东北最大的高山湖泊—长白山天池,位于参乡东南方105公里处的中朝两国边境线上,是两国的界湖。湖水面积是9.82平方公里,深度达373米,是中国最深的湖泊,是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的发源地,也是参乡5所温泉疗养院的发源地。长白山天池周围有7峰16景,长白山脉森林覆盖率达78%,县内有林业用地53万多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48万多公顷,木材储量约8500万立方米,年产木材近100成立米。
正是这茂密的森林,温凉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孕育了人参业的发展,孕育了富于传统色彩的人参节。据史料记载,抚松县采挖野山参的历史已有1280多年,园参载培也有400多年的历史。早在悠远的年代里,参乡人就从采挖野山参开始了“寄命于商”的艰辛历程。他们奔波各地,经营八方,于是,古称甸子街的抚松县城,从明朝起就逐渐成为长白山人参的集散地,每到人参放“红榔头”季节,山民们便举办各种类型的人参节庆祝活动,纷纷携宝下山出售,热热闹闹的甸子街在参乡的版图上闪金耀银,流香溢贵,人参节也尽情地显示着自己的风流与洒脱。到了清末同治年间,在汤河口设有相当于税务所的“大房子”,每年光人参交易税一项抽银6千两;光绪7年,吉林将军在此设下头道江局,配20余人,每年抽银近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