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参根茎的鉴别
野山参根茎,即主根的茎,指人参主根顶端细长的部分,也称地下茎,习称“芦”、“芦头”或“参芦”,根茎上密布许多茎痕,习称“芦碗”。
野山参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圆芦”,最典型的特征是“芦长碗密”,与移山参、园参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对野山参芦头的鉴别,可对野山参的生长年限、生长环境、是否纯货等做出明晰判断,这是鉴别野山参重要的依据之一。
依据野山参芦头生长的形态特点,芦头分有圆芦、堆花芦、马牙芦、二节芦、三节芦、竹节芦、线芦、缩脖芦、雁脖芦、麦穗芦、分支芦、子母芦、残芦等。
野山参的芦头:圆芦
即紧接主根,相对平滑且细长,没有芦碗的那一段芦,习称“圆芦”。是野山参的典型特征。圆芦是因为野山参生长时间长,早期的芦碗逐渐退化消失而形成的。园芦上有紧密的环形棱皱,一般可认为每一棱皱是生长一年的标记,鉴别时万万不可忽略,由此可以判断野山参的生长年限。
但圆芦表面的状态很复杂,并非完全一样,常常带各种形态的茎痕,个别的还具有明显的芦碗,不过与堆花芦和马牙芦部分比较相对平滑。不论圆芦本身的样子如何,野山参的圆芦部分总是不难分辨的。原因是圆芦上一般没有艼(不定根),而紧接其上的堆花芦则常常有艼,因此可以从芦的基部向上到第一个较大的艼为止或“以艼帽为界”把圆芦部分与堆花芦或马牙芦部分区分开。
年限短的野山参圆芦会短一些,年限长的野山参圆芦会长一些,二马牙品种的野山参都有圆芦。圆芦上会有许多潜伏芽,但是绝不长艼。也有些圆芦细长而且特别的弯曲,成旋转状,但不一定是老山参,年老的野山参会有长长的圆芦而呈弯曲状,年限短的野山参只有短小的一段圆芦成挺立状。
关于野山参的圆芦部分是怎么形成的,一般认为是野山参日久年深,早期的芦碗变得界限模糊,芦碗也不再明显所致,这种说法很容易被常人接受而流传至今。对这个问题许多移栽野山参和栽培“山参趴货”的人,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根据不足。一是年龄较小的野山参(生长20年以上的)多数都具有圆芦,为什么园参无论生长多少年也没有圆芦的样子?有研究学者用放大镜和解剖镜观察新鲜野山参的圆芦表面,有时可见活动的休眠芽,圆芦表皮和木栓层并不比圆芦以上部分老,相反有时更嫩。这种情况如果是出现在干燥或加工过的野山参商品会怀疑是否为赝品,是否为“接货”,可是出现在新鲜的野山参上,不得不考虑圆芦的形成可能另有原因,是否存在着后期的“节间生长”的问题有待实验证实。在抚松有位专门从事趴货栽培的参农说“籽货”长到十几年就开始有圆芦,以后这段圆芦会逐渐伸长。按这种说法,圆芦是由短变长的,圆芦上的芦碗也可能比堆花芦上的芦碗年龄更小。
野山参的芦头:堆花芦
“堆花芦”也称做“对花芦”。堆花芦的特征是:芦碗紧密、叠压拥挤、左右交错重叠而生,难见完整的芦碗,但其芦碗清晰可见,边缘有明显的棱脊,因这些芦碗拥挤着堆在一起,故名“堆花芦”。
堆花芦是野山参中期生长年龄的表达,处于退化的过程之中,多为近10-20年之间脱落的茎基。堆花芦不难识别,通常芦上长出不定根(艼),或多或少。
野山参的芦头:马牙芦
马牙芦位于堆花芦上方,是芦头最上端部分,特征是:碗大清晰,边缘棱比较平齐,中心凹陷,形如马牙,习称“马牙芦”。马牙芦是野山参生长过程中新脱落的茎痕,是近期生长年龄的表达,多为近10年之间脱落的茎基,也是野山参的典型芦头之一。
野山参的芦头:二节芦
仅具有圆芦和马牙芦或圆芦和堆花芦的芦头称为“二节芦”。实践也中常见有单一堆花芦或单一马牙芦,但从未见过单一圆芦而无其它芦的野山参。具有二节芦的野山参,一般是生长年限较短,约30年左右或称小捻子,其芦头短,下段为短小的一节圆芦,上段或马牙芦或堆花芦,看起来年少体嫩。随着岁月的推移,生长年限长了,慢慢会进化为完整的三节芦,幼嫩的野山参只能是二节芦。
野山参的芦头:三节芦
在根茎上同时具有圆芦(或竹节芦)、堆花芦、马牙芦者,称为“三节芦”。三节芦应为野山参最标准的芦,也是构成野山参“五形”之美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其下部为圆芦,中间为堆花芦,上部为马牙芦。所以一株野山参无论其大小能长出三节芦者,它的生长年龄至少应在五十年以上。但这只能是相对而言,要估断一苗野山的年龄必须整体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