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参根茎的鉴别
野山参的芦头:竹节芦
芦碗节距宽长,结节膨大,形如竹节突起,竹结状碗节自下而上左右交错排列,从芦的根基直到芦的顶端呈竹节状,故名“竹节芦”。竹节芦是由于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光照强、湿度低,芦头长得快,芦碗与芦碗之间距拉得开而形成。野山参很少见到会有竹节芦,但偶尔也会出现,芦头下部分是圆芦,芦头上部分长成竹节芦,原因是野山参在生长过程中表土被野兽刨过或者放山人挖参,刨起的松土盖在漏眼的小参上所致。此类货品虽然芦长,但不一定是优质野山参。
野山参的芦头:线芦
芦头顶端有三、四个开花芦碗,芦碗硕大,形似马牙;从主根开始,底部圆芦部分细长如线,平滑光洁,节痕不明显,形如线状,故称“线芦”,线芦的形成一是源于品种,二是生长于山坡洼地,分解的养分不多,土壤通气不良,湿度高则长线芦。所以,线芦野山参的主根长得很慢,体形都不大,故在实际中很少见带线芦的大山参。线芦一般没有堆花芦段落,这也是线芦独具的特点。具有线芦的野山参一般为优质野山参。
野山参的芦头:缩脖芦
“缩脖芦”,顾名思义,是形容野山参的芦头很短,是由于野山参的芦头受到外界条件限制,没有得到正常的发育而形成。多是野山参生长在肥沃而浅薄的腐殖质层,且土质较硬,下面多是岩石、生硬黄土、硬质砂土等,人参主根无法正常向下收缩,芦头又不能生长在土层之上,被迫挤压生长,至使芦头无法正常发育,只能长成一小段象征性的圆芦,芦长不过1-2厘米或更短,显著特征是粗大、敦实。
由于“缩脖芦”不能正确的表达野山参的生长信息,所以无法依据其芦头鉴别判断参龄,这样的野山参的参龄只能从纹、体、须等方面来综合估断。
野山参的芦头:雁脖芦
芦头细长,由于芦头防冻收缩或其芦部受外界压迫,只能弯曲而生,因而造形美观,形如大雁的脖子,因而称其为“雁脖芦”。雁脖芦是野山参芦头的一种形态,具有雁脖芦增加其美感,工作中常见到雁脖形的三节芦和雁脖形的二节芦。具有雁脖形三节芦的野山参无疑是一株上品货。
野山参的芦头:残芦
“残芦”是人参芦头受到损伤所致。它多受人或是动物所踏踩,或虫吃鼠咬而断,使其芦头或芽胞被破坏,主根在地下蛰伏,经过多年的孕育再生出新的芦头(也称做“后憋芦”)。有的野山参可能遭遇多次挫折,芦头伤痕累累,历经磨难,这样的野山参往往在原有未被破坏的所残留的芦上会再生出双芦或多芦。同样,残芦也是无法正确的表达野山参的生长信息,只能作为参考,其参龄的判断,只能从体、须、纹等方面综合估断。
百年以上的老山参有自然双胎、双芦的;因年限久远并生长良好,也有同时生有多个地上茎,芦头呈多个分支样,特称“分支芦”;也有大芦上又复生若干个小芦的,又称“子母芦”;还有一种芦形成一头圆钝、一头尖的麦穗状芦碗,形似麦穗,称为麦穗芦,但在野山参中很少见。
野山参根茎秋脱春生,年复一年,茎基残留,缓慢生长。由于生长年限久远,生态环境复杂,所以芦头长短不一,形态复杂多变。通常“芦碗”的数量是随着参龄增加而增加,一般一个芦碗可代表一年;芦碗数量多,表示生长年限长;芦碗排列紧密,表示是自然生长;如果芦头短、芦碗少,芦形明显细长,则说明生长年份短;芦碗分布稀疏,则有可能是人工覆土之故;如果出现“转芦”,则可能是生长过程中被移动了。无论是圆芦、堆花芦、马牙芦、线芦上面多生有小疙瘩瘤,这是野山参芦的特点之一。
野山参芦头的情况很复杂,规律性不太明显,尤其是“缩脖芦”和“残芦”根本就没有规律可言。并非支支野山参都有圆芦,芦头的形态、长短既是岁月的积累,也是环境气候变化使然,不能一概而论,因此,鉴别时单凭芦头的性状、特征难以准确判断,还要同时参考其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