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林下籽山参
林下籽山参,也称做“林下参”、“育山参”、“籽海”、“籽货”、“海货”、“野籽”、“籽上山”等。是用人工把园参种子播撒到森林下,任其在荒野的自然环境里发育、生长,不动土,不移栽、不搭棚、不施肥、不打药、不锄草、待生长十几年或二三十年后再采收作货。
按照我国2004年3月开始实施新的《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对于野山参的定义是:“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或‘林下籽’经过若干年后能完全体现野山参特征的可视为野山参”。所以,具有野山参特征的林下籽也是野山参的一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林下籽就是野山参,而是必须具有野山参特征的,“够野”和“够老”,其“五形”“六体”与野山参特征相近,这才能归类到野山参。
应当说“林下籽”和野山参的生长环境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野山参的种子基因是野生遗传,“林下籽”是园参的种子;野山参是自然繁衍,“林下籽”是人工播撒种子,带有人工的痕迹。“林下籽”山参的基本特征如下:
林下籽山参的芦
“林下籽”山参芦头比较独特,芦头细长,芦碗稀疏,多呈细长的“线芦”或节间十分明显的“竹节芦”状,也偶有马牙芦或圆芦;极少有野山参典型的“三节芦”或“二节芦”。
林下籽山参的艼
“林下籽”艼少且细长,有时长于主根;多数下顺,不旁斜,上翘者少;均为互生艼;典型的“蒜瓣艼”很少见;“枣核艼”极少罕见,几乎没有。
林下籽山参的体
“林下籽”质地不太坚实,参体常肥大,参体形状不定,疙瘩体、长顺体、横灵体皆有,但笨体极少;体和腿都短小,多为2-3条腿,少数为1条腿或多条腿,腿细长而下垂,分裆灵活,极少有拧并在一起的,美观者较多。
林下籽山参的纹
纹的特点是横纹稀疏而浮浅,不明显,常分布到中下部;生长年限较长的“林下籽”也可长出较好的纹,但常有跑纹,断纹,不会有野山参纯货那样典型的“铁线纹”。皮色黄白,较细嫩光滑,有光泽,不紧凑,无粗皮。
林下籽山参的须
大多“林下籽”须条稀少而长,少数的须较多。须清疏不乱,柔软细嫩,但坚韧性差,须条上“珍珠点”细小可见,但不明显。
在鉴别实践中会明显的看到“林下籽”山参与野山参纯货、“艼变山参”的性状方面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中种子基因遗传和生长年限两个因素对野山参性状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分析其中的原因:纯山参自然繁衍,多数是属于“大马牙”、“二马牙”和“圆膀圆芦”品种,其特点是芦头健壮,圆膀圆芦,又因生长时间长,所以“五形”“六体”特征明显;而“林下籽”是人工播撒,种子多选用“长脖”品种,主要目的是要长出“长芦”的山参,而“长脖”品种的特点就是“线芦”、“竹节芦”或“草芦”,又因生长时间比较短,多为十几年的生长期,所以,“林下籽”山参的形态特征不明显、不典型。这其中生长年限至关重要,如果“林下籽”生长五十年或更长时间,其“五形”“六体”特征和野山参纯货就会十分相近。
调查发现:生长二三十年的“林下籽”,体形多样,与幼小的纯山参(捻子)的形态相似,可见到类似的圆芦、较粗大的近似的堆花芦和肩部的“横纹”,正逐渐演变成长为野山参。如果它们的生长年限足够长,细长的芦将会逐步变为圆芦,“铁线纹”也将逐渐出现,“五形”“六体”的典型特征将十分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有个别的“林下籽”山参无纹或基本无纹,皮色黄白,细嫩。故常被形象地称为“小白脸子”、“白胖小子”或“白孩儿”。